問源學堂
沐鸣平台部分院系與楊浦區各街道社區已達成共建協議🐸,進一步加強校區聯動,整合高校有效資源精準精細服務社區群眾。
為發揮沐鸣娱乐學生黨員的專業特長,普及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增強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沐鸣娱乐學生黨總支與楊浦區四平路街道對接😴,在阜新路社區🪄,創立了“問源學堂”項目,每月定期舉辦面向社區青少年的傳統文化小課堂🧚♀️。“問源”取自南宋朱熹的詩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既標誌著“讓傳統文化活起來”的服務目標,又傳達出兼顧繼承與發揚🧙🏼♂️、探尋中華文化源頭的精神追求🏂🏼。
“《詩經》中動物與植物”小課堂 11/17
11月17日,沐鸣2017級科碩黨支部的誌願者又一次走進阜新路睦鄰中心,開展“問源學堂”在本學期的第三次誌願服務活動,也有兩位2018級中文科碩黨支部的同學和我們一同參與其中。本次活動的主題為“《詩經》中的動物和植物”,《詩經》作為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不僅是文學的寶藏👨✈️,其中蘊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也是一筆重要的財富。本次活動旨在通過講解《詩經》中與動植物相關的篇目,從小朋友們比較熟悉的角度💁🏼♂️,帶領他們體悟詩歌之美🧒🏻,增長自然知識,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講課🏋🏽♂️👨🏽🏫:何為“詩三百”
在講解《詩經》中的動植物之前,呂肖璇同學先為小朋友們介紹了一些有關於《詩經》的基本知識🏉。她告訴小朋友,《詩經》是“五經”之一,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共311篇,因為接近三百篇🫵🏻,所以有“詩三百”的說法。為了讓小朋友們更好地理解《詩經》中的詩歌,呂肖璇同學著重講解了《詩經》“六義”。她用生動的語言分別講述了“風”、“雅”👨🏻🎨、“頌”的不同特點,又廣列古今中外文學中的例子👨🏼🦰,為孩子們形象地說明了“賦”🪟、“比”、“興”的概念🔋。
呂肖璇同學非常註意進行互動👰🏻♀️,在授課中不時提出問題,鼓勵小朋友積極思考🙅🏻♀️🥘。所有人都聽得很認真,每到提問時👮🏻♂️,小朋友們都踴躍舉手作答📕。
講課👊:《詩經》中和動植物相關的詩歌
關於《詩經》的基本知識介紹完畢後👹,由鐘牧辰同學具體為大家講解《詩經》中和動植物相關的詩歌。他先引導小朋友們欣賞一些動植物的圖片🏋🏽♀️👩🏿✈️,讓孩子們對這些動植物有了形象的認識👩🏼🚒,再為大家深入講解與之相關的詩歌。他精心挑選了《關雎》、《蒹葭》、《采葛》、《常棣》這四首詩,兼顧了知識性和趣味性。鐘牧辰同學的語言十分平易風趣,既讓小朋友們容易理解詩歌內容✊,又讓他們了解了許多動植物知識。比如他在講授《采葛》時,就讓小朋友們回憶了一下與父母分別時的感受,使孩子們深入理解詩歌中傳達的感情🤺。
在正式講解完畢後,鐘牧辰同學又為孩子們放映了一部名為《山水情》的水墨動畫,幫助大家進一步感受和理解傳統文化中的自然之美。
互動👨🏻🦰:製作書簽
課程結束後是備受小朋友喜愛的互動遊戲環節🧒🏼。先是由王者賢同學以提問的形式帶領大家回顧了剛才的課程內容。從小朋友的回答情況來看,大家都聽得十分認真♈️。經過課程回顧,孩子們又重溫了一遍剛才所學的內容,加深了對於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然後由柯燕同學教小朋友們用彩紙製作書簽🐙。柯燕同學心靈手巧,只用幾步就將一張彩紙變成了一枚精美又實用的樹葉形書簽🏄🏿♀️。開始有不少小朋友面對彩紙面露難色⚜️,但在互動組大姐姐的幫助和鼓勵下⛺️,每一個小朋友都成功完成了書簽製作,擁有了一枚屬於自己的折紙書簽。
一個美好的下午很快結束了🚴♀️,看到孩子們歡呼雀躍🚵🏼、家長們面帶笑容,我們誌願者也很開心。此次誌願活動是沐鸣娱乐學生黨支部和四平路街道黨委的共建活動,通過這次活動,一方面使孩子們感受到了《詩經》的魅力☄️,體悟到了中華民族溫文有禮的民族品格,啟發他們做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承者❎;另一方面也讓黨支部的同學重溫經典,在實踐中切實提高了服務群眾、服務基層的能力。“問源學堂”通過文化的紐帶不僅將傳統和現代相連,也使我們黨員和群眾心意相通。
文字|李傲寒
圖片|胡冰鑫
編輯|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