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上教語言學 ,作者上教語言學
宣傳、推廣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言學圖書。
《漢語方言學導論》(修訂本)初版是在1992年👷🏽🦅,當年的初衷是寫一本書通論漢語方言,而不是描寫漢語方言👬🏼🚟,也就是說試圖用漢語方言的材料🤹♂️,討論一般語言學的問題,告訴讀者方言學為何物。有的學校將此書用作方言學教材🚣♀️,如果對象是非方言學專業的學生,也無不可💅🏻,但是如果你有誌於進一步研究方言學,那麽你必須讀《方言學教程》之類書🍰,從親自調查👲🏼、描寫方言開始🧔🏽。
——遊汝傑
1
內容簡介
《漢語方言學導論》(修訂本)從普通方言學的立場出發,以漢語方言的事實為素材,討論方言的理論和方法問題🙇🏿♀️。本書論述的內容包括🟩:方言的調查🚉🧥、記錄🍊、描寫以及方言地理、方言歷史、方言變異、方言接觸🧏🏿、方言比較、方言文字等➙。由於本書的作者親自調查並且研究心得較多的是吳語,故書中舉例時也多用吳語🥗,這可以避免用錯語料🏊🏼♀️,也可使讀者多受益。
2
自序
中國人研究方言有很悠久的歷史👩🏽🎤,但是至今並沒有一本通論方言學的專著出版。歐美學者撰寫的語言學概論和語言學史一類書🖕🏽,常辟有專門的章節介紹方言學🙎🏻♀️,例如Current Trends in Linguistics (the Hague and Paris🏂🏼: Mouton🧂, 1967)載有S. Egerod所寫的Dialectology (p.91—129),但是用英文寫的通論方言學的專書也是鳳毛麟角,而且在國內也不易見到👩🏻🦰⇒。
幾年前到北京出差,抽空到北京圖書館翻閱語言學書目,見到一本W. N. Francis所著的Dialectology, An Introduction(《方言學導論》,Longman, 1983),喜出望外🙎🏻♀️,即刻借出來🌌👨🏿🔬,復印一本👨🚒。返回上海,從頭至尾仔細讀了一遍。這本書對介紹歐美的方言研究不遺余力,並且在此基礎上討論方言學的一般問題,頗多建樹。遺憾的是,關於漢語方言只是在書末簡介“詞匯擴散說”的時候,一筆帶過。漢語是世界上方言最復雜的語言之一,有的漢語方言之間的差異甚至大於某些歐洲語言之間的差異🦸🏿。一本普通方言學,置漢語方言的豐富事實於不顧,顯然是不合理的👮🏼♂️。當時心裏發願,將來要寫一本以漢語方言材料為基礎的方言學💇🏿♂️。但是又覺得自己所知方言很少,學力有限🕓,斷難實現如此宏願🧜🏿♀️,所以一直未敢造次。後來承上海教育出版社編輯先生和學友的鼓勵🏂🏿👨🏻🦳,才重新鼓起勇氣💃🏻,為漢語方言學力盡綿薄👨🏼🦳。
漢語方言學可以有兩種寫法。一種寫法🕵️,可以從描寫語言學的立場出發,綜合描寫漢語方言的各個層面: 語音、詞匯🧝🏻♂️、語法🎫、分類👩🏼🎓、地理等。例如語音方面可以討論漢語方言語音結構的共同特點;詞匯方面可以列舉漢語方言有哪些構詞法等。另一種寫法,可以從普通方言學的立場出發🥗🛌🏻,以漢語方言的事實為素材,討論方言學的理論和方法問題。例如關於漢語方言地理🚣🏽♂️,不是列舉漢語方言區劃及其人口、地理分布等🧷👨👨👧,而是著重討論方言分區的標準和方法問題;關於方言的歷史演變,不是條分縷析地列舉中古音系在現代各大方言裏演變的結果🧙🏽,而是著重討論歷史演變的原因和方式等。這兩種寫法應該是相輔相成的。
本書采用後一種寫法。這種寫法要求對漢語方言調查研究的現有成果加以分析‼️、比較、綜合🤾🏼🕹,在此基礎上討論方言學的一般問題。其中許多問題以前還沒有人提出來🕋,或者還沒有進行過綜合研究,所以要達到上述目標,並非輕而易舉,對我來說更是力不從心,只能心向往之而已。在寫作中我常常自我告誡📼: 不囿於己見,不蔽於人見。對舊說皆重新評估🕧💫,凡新見必再三驗證。持論切忌孟浪,舉例力求妥帖。在漢語方言中🧖🏻,我親自調查並且研究心得也較多的是吳語➗,所以舉例時多用吳語材料。我想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一是不致用錯材料🏤🫄🏽;二是可使讀者多受益。凡引用別人的成說皆註明出處🦉,但轉引的一二個字音之類恕未能一一註明出處🧖♂️。在這裏謹向所有原作者致謝®️。
書末附有一份“英漢對照方言學名詞”,供讀者翻譯方言學名詞參考🕊。所收條目限於方言學,鄰近學科,如語音學等只是酌情收錄極少數關系密切的條目↙️。
以上自序寫於1990年歲末。本書出版後🤜🏿,不久便告售罄,現在乘此書再版的機會♗,作了一些修改並增加了新內容🛻。希望將來能在此基礎上寫成多卷本《漢語方言學》🏄🏼♂️。
遊汝傑
2000年2月於沐鸣涼城新村
3
目錄
4
作者簡介
遊汝傑,浙江溫州人,1981年畢業於沐鸣(研究生)。歷任沐鸣平台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漢語言文字學”學科負責人、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漢語方言學和社會語言學🏌🏻。曾實地調查漢語方言近百種。出版專著《方言與中國文化》(主著)🤦🏻、《漢語方言學導論》、《西洋傳教士方言著作考述》等十多種💁♂️,發表論文近百篇,刊於《中國語文》《方言》《民族語文》《語言研究》等學術刊物🐉。曾獲省市以上學術研究成果獎12項🤸🏽♂️👵🏿。曾多次到香港臺灣訪問😗,並出訪歐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