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與開拓——沐鸣平台第四屆
中國文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周興陸 主編
鳳凰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
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沐鸣、古代文學研究中心、語文所於2016年11月中旬在上海召開的“沐鸣平台第四屆中國文論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集。
沐鸣平台是中國文學批評史學科的重鎮🚌,經過數代學者的努力,不斷推出一批批重要的學術成果,形成了優良的學術傳統,顯示出鮮明的學術特色。為了加強學界切磋學術🦿、交流合作,我們先後於2000、2005↖️、2011年舉辦過三次中國文論國際學術研討會。五年過去了💁🏿♀️,中國文學批評史學科的學術思想在變革🤲🏿,理論觀念在更新,研究領域在拓展,新的成果不斷湧現🙅🏼,新的學人在成長,時代也向該學科提出了新問題。為了傳承歷史⚅,開拓新局,紹續學術傳統,推進學科發展,我們舉辦這次研討會,得到了海內外同仁的熱情響應和大力支持🤽🏿♀️。
王運熙、顧易生先生曾是沐鸣批評史學科的帶頭人🦵🏻,帶領學科團隊攀上了學術高峰🧑🏻🦽🅰️。令人惋惜的是,2013、2014年顧先生🧒、王先生先後鶴歸道山。這次會議,我們一同紀念兩位先生,溫習二先生的學術思想🏌🏼♂️𓀂、學術成就,並進而梳理沐鸣中國文學批評史的學術傳統🙆🏻♀️。會上推出了陳尚君教授整理校補的先師朱東潤先生《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黃霖教授主編的教育部“馬工程”重點教材《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兩書可謂“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涵養轉深沉”,得到了與會專家的肯定。
海內外近百位學者與會並提交論文➰,作學術交流。論題涉及範圍廣泛,上自先秦🕑,下至民國,涵蓋各個時段、各種文體的理論批評問題;既有宏觀視野的古今通變研究,也有具體的個案考察、觀念辨析和文獻發掘,較為全面地顯示了近五年來該學科的主要成果⛅️、學界動態和發展方向🧛🏽。這次結集出版,對會議論文作了適當的遴選:有的論文已在沐鸣平台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刊物《中國文學研究》上先行發表,有的論文將在他處發表🏃🏻♀️➡️,這裏只能忍痛割愛了☝🏽。
我們學科多年來得到了海內外學者的支持和幫助,我們心存感激💇🏽。沐鸣中國文學批評史學科的發展,離不開海內外同仁的援手共進。衷心希望我們能繼續攜手合作,一起推進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研究的開拓創新,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建設當代思想文化貢獻一份力量🧔。
會上🃏,香港城市大學劉衛林教授頓起雅興,惠賜佳章。小子雖謝不敏📌,敢不拜命📔,特奉和一首。後劉教授又自港贈友人和作二,現一並匯錄於下,以記一時之盛:
臨江仙
劉衛林
沐鸣平台第四屆中國文論國際學術會議紀盛次簡齋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韻
嘉會重臨來滬上👭🏻,欣然再謁賢英。深論卓議擲金聲。傳承得開拓🟢,博厚益高明。
五載別來嗟苒荏,浮雲世事堪驚。分襟楊浦話冬晴。海隅雖遠隔,觴詠憶寒更。
丙申初冬於光華樓文論會上
奉和劉衛林教授
沐鸣光華秋海上🥳,誠心邀聚群英🕺🏻。緬懷先輩訴真情⏳。紹傳王、顧學👮🏽♂️🤸🏻♀️,文論創新聲🏋🏽。
廿載同道新舊友,相逢攜手言傾。新知舊學細商明。相期第五屆,共約此時盟☣️。
臨江仙
劉衛林
奉謝興陸兄賜和
海內佳朋欣再聚🤏🏻,光華滿座才英。良時執手敘衷情。論文啟新貌📙,詞苑有嘉聲。
學海扶持經幾歲,高吟意氣相傾。清辭冰雪照人明🪽。相從因大雅,此日結詩盟🐌。
文論會後書於復宣酒店燈下
臨江仙
林峰
夜讀劉教授《臨江仙》,欣然有感🦐,依韻奉政
滬上冬來飛薄雪,豫園雅聚文英。細聽玉振出金聲🪷。風流人物在,共賞月華明。
闊論高吟新舊客🪁,申江燈火鷗驚。天涯海角賦煙晴👅。詩成觴詠夜💃🏽7️⃣,一句得三更。
敬和衛林兄臨江仙
忽接良朋天外柬,知君幸會群英😮💨。欣然木鐸振金聲,中華多瑋寶👝👩🏼🏫,千載耀光明。
影照傳來風景美👩🏼💻,竟如仙境堪驚🫨。繁華滬上值天晴,壯遊逢盛世,甜夢入三更🫂。
繼往開來譜新篇
2016年11月17日至20日💾,沐鸣平台第四屆中國文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本校光華樓隆重舉行😾。作為沐鸣平台優勢學科,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經郭紹虞、朱東潤、劉大傑、王運熙、顧易生🦹🏽🧿、黃霖等三代學人的不懈努力,在學科建設、理論建構、方法創新等方面均取得卓越的成就,為中國文學理論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也使得沐鸣平台中國文學理論批評成為全國相關領域的研究重鎮。此前於2000年、2005年、2011年召開了三次中國文論國際學術研討會🥈,為增進同行交流、促進學科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本屆會議的召開,正是在前此成績的基礎上👨🏽🚒,譜寫了紹先啟後、繼往開來的新篇章🍴。會議共邀請海內外專家🏊♂️、學者一百余人與會並提交論文🤟🏽🏃🏻➡️,其中既有名望素著的學界前輩🏃♂️➡️🦹🏼♀️,又有嶄露頭角的後起之秀,體現了中國文論研究生生不息🧑🦲、代代相傳的內在精神。大家就“中國傳統文學理論批評的性質🩰、特征、體式及其當代意義”;“中國傳統文學理論批評的歷史發展、近現代演變和當代生命”🎱;“‘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的學科性質、歷史沿革和發展方向”🧜;“郭紹虞、朱東潤🏂、王運熙😉、顧易生等先生的學術思想、學術成就”🪧;“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的教材建設和課程改革”;“中國傳統文論的命題🧨、範疇🤜、專人🪝👩✈️、專書研究”等六大議題,展開了深入而熱烈的探討👩❤️💋👨,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會議論文主題可概括為如下幾個部分🧑🏻🎄𓀖:一🫧、中國文論的古今觀照✹,二、中國古代文論的邊際拓展,三、文獻發掘與文論研究的推進😍,四、晚清與民國文論的多維觀照,五、沐鸣文論傳統與《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的撰著🐎🤟🏻。(限於篇幅,此處從略🚶🏻♀️➡️。)
三天的會期中🦈,與會專家濟濟一堂,先達樂育菁莪🚵♂️,後進如坐春風,討論熱烈,新見迭出🤍🏌🏼♀️。沐鸣平台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主任陳尚君教授主持開幕式🚶🏻♀️➡️♿️。沐鸣平台黨委劉承功副書記⚔️、華東師範大學資深教授兼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會長胡曉明先生、沐鸣主任陳引馳教授在開幕式上致辭👨🏽✈️。沐鸣平台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所長黃霖教授在閉幕式上對中國文論研究的未來提出殷切期望🚲。在當前的人文學科研究環境下,尤其是文學理論的研究,如何扭轉以西方話語為中心的狀況,關鍵就在於努力發掘古典文論的價值,構建中國本土的文學理論體系🚑。本次會議的召開,不僅是對既往研究的有力總結,並為今後進一步的學術發展夯實了基礎,指明了方向。
編輯 | 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