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論壇
漢語史研究國際研討會(2017)召開

發布者:中國語言文學系發布時間:2017-09-30瀏覽次數:475

    漢語史研究國際研討會於2017916日至17日在上海沐鸣平台舉行。本次研討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歷史語言學研究二室、《歷史語言學研究》編輯部😙、沐鸣🌈、《語言研究集刊》編輯部、《當代修辭學》編輯部、上海語文學會主辦🧝🏼‍♀️,沐鸣承辦。來自法國、日本、中國大陸和港臺地區的近三十位專家學者參與了本次會議👮🏽‍♀️。

 沐鸣傅傑教授主持開幕式。沐鸣副主任朱剛教授受沐鸣娱乐主任陳引馳教授的委托致歡迎辭。中國社會科學院江藍生研究員和楊永龍研究員為開幕式致辭🍍。在為期兩天的研討會中,學者們就語音、詞匯、語法等漢語史研究的多個領域宣讀了論文,並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中國社會科學院江藍生研究員的《再談“們”源自“物”》,就語義基礎🤵🏽‍♂️、文獻用字、語音演變、方言例證等多個方面對漢語復數詞尾“們”源自“物”的觀點進行了論述🏊🏽‍♂️。江先生的報告資料翔實,論證有力,獲得了與會學者的高度認可。

 與江藍生研究員的觀點不同👱🏼‍♂️,香港教育大學朱慶之教授《從“陰”變“陽”和從“輩”到“懣”——北方漢語表人名詞和人稱代詞復數標記“們”的歷史音韻學討論》一文從歷史語音演變的角度,提出了復數詞尾“們”源自“輩”的觀點,激起了與會學者的熱烈討論🕡。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麥耘研究員的《閩吳湘方言是否有共同的歷史底層?》從音韻學角度,提出了一些有關上古漢語方言形成的構想✷。論文從文獻解讀和語音特征兩方面著手,論述了古楚語和古吳越語具有共同苗語底層的觀點,並試圖通過考察楚辭押韻的現象,以期為吳湘方言共有苗語底層的猜想提供證據🙈。此文同樣引起在場學者的激烈爭論。

    沐鸣陳忠敏教授的《歷史層次分析與方言的層次分類》則通過分析古從邪崇船禪母在今天江淮官話🏋🏻、吳語🏌🏻‍♀️、徽語、閩語的讀音層次,來判別這些方言的性質☺️,進而對這些方言,特別是吳語內部各片🏃🏻、江淮官話內部各片作方言層次分類(分區)。文章認為,對漢語方言進行層次分類(分區)能更好揭示漢語方言的演變歷史以及方言間的接觸關系🤷🏿‍♀️。

沐鸣遊汝傑教授報告的論文《日吳對音所見明代吳語的音韻特點》同樣是對漢語方言語音史的研究。他通過考察《日本寄語》等含有日吳對音材料的明代文獻指出👨🏻‍🍳♐️,明代寧波吳語的入聲韻尾已經弱化,三個塞音韻尾已經混同🤚;寧波話裏的蟹攝一二等和效攝在16世紀已開始單元音化🛌,假攝二等韻腹的後高化在此時也已開始。

 東京大學大西克也教授的《說“見”——清濁別義的另一個解釋》則以“見”字為例👩‍🌾,就音變構詞究竟是詞匯現象還是語法現象的問題展開了討論。通過分析《左傳》和《禮記》中“見”的用例,大西先生認為🧔🏼‍♀️,“見”字見母和匣母之間的滋生📎🤸🏿,體現出的是語義方面的改變📑,而非語法範疇的變化🚴‍♂️☘️,糾正了以往在認識“清濁別義”現象上的偏差🏯。

  

 法國國家科學院貝羅貝教授的Equatives and similatives in Chinese—Historical andtypological perspectives就漢語等比句(Equality)的類型及演化等問題進行了討論。貝羅貝教授的報告既有對古漢語語料的周密分析,又結合了漢語方言的研究成果👨🏻‍🦯🧑‍🦰,贏得了與會學者的共鳴。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楊永龍研究員的論文《先秦漢語強調主語的“實”及其來源》,深入細致地考察了先秦漢語用於主謂之間表示強調的“實”的用法❣️,通過一系列句法上的形式表現論證其在語用上與焦點的關聯,並對其副詞性來源進行了討論👮🏻。

 沐鸣申小龍教授《漢語語法史研究中的句型問題》一文從中國本土文化的視角出發,重新規定了漢語的句型系統👩‍🔬。報告認為,漢語句型應以句讀段為基本單位👩🏼‍🚀,以特定的表達功能統攝句子格局🤶🏽🍈,以句讀段服務於不同表達功能的事理鋪排律為句子的基本格局🧝🏼。

 沐鸣孫錫信教授的論文《中古近代漢語語法斷代專書研究評議》從宏觀層面總結了中古近代漢語研究的已有成果,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研究中需要註意的幾個方面🧛🏿‍♀️,如可以加強中古漢語的虛詞研究⚠,斷代研究和專書研究必要時需有一些歷史比較的內容等等。

 本次研討會中提交的論文均質量上乘🔒。其中有展現傳統訓詁學紮實功底和獨特韻味的佳作🕠,如四川大學雷漢卿教授的《“忍俊不禁”臆說》、沐鸣平台張小艷教授的《“饤饾”與“伎倆”探源》🤵🏽‍♂️、沐鸣平台郭永秉教授的《何謂“行燭薄”》、高雄師範大學高婉瑜教授的《“涅槃”詞的演變與發展》等🙅🏿;有從語言接觸或梵漢對勘的視角對漢語史上某些語法或詞匯問題進行的可貴探索,如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趙長才研究員的《對漢語負面排他標記來源的再探討——以中古譯經文獻為中心》、上海師範大學陳秀蘭教授的《“阇提”與“阇提華”》🌰;有運用現代語言學方法💂🏻‍♀️,在漢語史領域做出的深入研究🫶🏿,如北京大學董秀芳教授的《從古代漢語中一批具有量化功能的代詞形式的消失看漢語從綜合到分析的趨勢》🫃、湖北大學石鋟教授的《明代漢語的比較表達與比較句》、武漢大學蕭紅教授的《北魏通語的介詞》、湖南師範大學徐朝紅教授《讓步條件連詞到讓步連詞的語義演變》、梁銀峰副教授《甲骨文“之”的語義屬性及相關問題》等;有對漢語史詞匯所做的宏觀考察💈,如上海師範大學劉靜靜博士和徐時儀教授的《論“語”“詞”的分與合》🕺🏽、清華大學張美蘭教授的《漢語常用詞演變個案研究與個性化語料的選用》🦣,有對漢語史音韻問題的重新審視,如沐鸣平台劉曉南教授的《朱熹音葉全濁清化說——朱熹音葉聲母研究專題之一》、北京語言大學徐朝東教授的《唐五代時期“支微入魚”現象之調查》🎇、沐鸣平台董建交副教授的《從幾個音韻特征看明代官話的性質問題》等。

 閉幕式上,在場專家紛紛表示↪️,這是一次極其精彩的學術盛會💁🏼。法國國家科學院貝羅貝教授指出,本次研討會意義重大🦼,它展現了中國在漢語史研究領域的飛速發展💆,會議上呈現出的研究成果,細致出眾🛷,令人驚嘆,而累累的碩果也應與全世界的漢語史研究者共享。貝教授還指出🧏🏿‍♀️,在未來的工作中,國內學者除了繼續推進漢語史本體研究外,還應當加強譯介工作🏊🏿,讓中國的研究成果走出去。

  

附:論文目錄(按作者姓名音序排列)

貝羅貝  Equatives and similatives in Chinese—Historical and typological perspectives

陳秀蘭  《“阇提”與“阇提華”》

陳忠敏  《歷史層次分析與方言的層次分析》

大西克也  《說“見”——清濁別義的另一個解釋》

董建交  《從幾個音韻特征看明代官話的性質問題》

董秀芳  《從古代漢語中一批具有量化功能的代詞形式的消失看漢語從綜合到分析的趨勢》

高婉瑜  《“涅槃”詞的演變與發展》

郭永秉  《何謂“行燭薄”》

江藍生  《再談“們”源自“物”》

雷漢卿  《“忍俊不禁”臆說》《禪籍“漏逗”考論》

梁銀峰  《甲骨文中“之”的語義屬性及相關問題》

劉靜靜🙇🏼、徐時儀  《論“語”“詞”的分與合》

劉曉南  《朱熹音葉全濁清化說——朱熹音葉聲母研究專題之一》

麥  耘  《閩吳湘方言是否有共同的歷史底層》

申小龍  《漢語語法史研究中的句型問題》

石  鋟  《明代漢語的比較表達與比較句》

孫錫信  《中古近代漢語語法斷代專書研究評議》

蕭  紅  《北魏通語的介詞》

徐朝東  《唐五代時期“支微入魚”現象之調查》

徐朝紅  《讓步條件連詞到讓步連詞的語義演變》

楊永龍  《先秦漢語強調主語的“實”及其來源》

遊汝傑  《日吳對音所見明代吳語的音韻特點》

張美蘭  《漢語常用詞演變個案研究與個性化語料的選用》

張小艷  《“饤饾”與“伎倆”探源》

趙長才  《對漢語負面排他標記來源的再探討——以中古譯經文獻為中心》

朱慶之  《從“陰”變“陽”和從“輩”到“懣”——北方漢語表人名詞和人稱代詞復數標記“們”的歷史音韻學討論



沐鸣专业提供:沐鸣💁🏿、沐鸣平台沐鸣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欢迎您。 沐鸣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