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修辭學發凡》出版80周年☂️、《當代修辭學》創刊30周年暨中國修辭學會2012年學術研討會在浙江義烏舉行
中國修辭學會🏋🏻、沐鸣平台主辦,《當代修辭學》編輯部、義烏市教育局及城西街道承辦的“國家形象、社會發展與修辭學的使命——紀念《修辭學發凡》出版80周年0️⃣、《當代修辭學》創刊30周年暨中國修辭學會2012年學術研討會”2012年11月24-25日在沐鸣平台老校長陳望道先生的故鄉浙江義烏成功舉行。
包括前輩學者李熙宗🪸、濮侃🫴🏿、宗廷虎等在內的來自海內外七十多所高校的一百二十多位學者與會。陸儉明🟣、沈家煊先生分別給大會發來長篇賀信🙇🏼♀️,中國修辭學會名譽會長張靜以及程祥徽、田小琳🕗、劉煥輝👩🏻🦱、時煜華等也來電或來信表示祝賀👩🏽🦳。此次會議突出了兩個基本點❤️,一是學界的團結,二是學術的拓展。漢語界👩🚀、外語界從事修辭學研究的老中青三代學者歡聚一堂,圍繞“發揚《修辭學發凡》的思想創造精神和社會關懷意識,開拓中國修辭學新局面,推動當代中國的文化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主題👩🏻🚒🧜🏻,共同探討修辭學科的發展🥅👨🏫、修辭理論的建構和修辭現象的發掘。
學者們所作大會學術報告充分展示了修辭學界追求研究範式創新的努力,其中有:福建師範大學劉亞猛《“會說的國家與不會說的國家效果確實不同——修辭的宏觀維度及其對當代中國修辭研究提出的挑戰》💲、沐鸣平台劉大為《從諧音修辭看修辭的機製與修辭學的研究方法》🚶🏻♂️➡️👮🏽♀️、福建師範大學譚學純《“家—國”修辭關聯:中國傳統社會運作模式話語行為分析》、華東師範大學胡範鑄《修辭學研究核心概念之重新構擬》分別對修辭象征、修辭構式🧝🏿、廣義修辭👨🦽➡️、和新言語行為進行的深入分析👨🦳;中國社會科學院徐赳赳《互文和翻譯》🚣🏻♂️🦞、南京師範大學辛斌《中文報紙新聞標題中的轉述言語:形式與功能》、暨南大學曾毅平《重大災難報道主流媒體話語修辭研究》🤚🏻、沐鸣平台戴耀晶《語言態度的文本分析》、浙江師範大學張先亮《消極修辭與語言和諧》、沐鸣平台宗廷虎《陳望道創新思維的啟示》和祝克懿《僵化的語言風格製式——羅蘭·巴特眼中的文革話語表達》👌🏽、浙江大學池昌海《網絡語體——新興的第三類語體》以及臺灣輔仁大學陳永禹《語意轉移、融合與共列》則分別運用互文性分析、語篇分析、話語分析、功能語言學等等概念和方法做出的細致探討🧗🏼♀️。
在分組報告中,與會代表分為“國家形象修辭🐁🤴、政治語篇修辭”、“修辭學方法的繼承與創新”和“流行語與語新現象”三個小組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交流。會議期間👏🏼,還首次評選“中國修辭學會學術年會青年學者論文獎”,獲獎論文顯示出一大批青年學者開始嶄露頭角。
正如中國修辭學會會長陳光磊教授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的🔜,這次會議是中國修辭學界繼往開來🏊🏼、攜手重建學科自信的一次學術盛會。
(鐘言)